掣电树:雷元素魔物挑战攻略与奖励解析

游客 手游攻略

掣电树是《原神》游戏中的一个精英BOSS魔物,具有独特的机制和技能。以下是对掣电树的详细介绍:

1. 基本信息:

掣电树

位置:掣电树位于须弥的地图BOSS,具体位置在无郁稠林东侧的山洞“掣电树的篱阴”处。该洞穴有两个入口,一个位于无郁稠林东侧山坡的蕈林东口,另一个位于无郁稠林南侧的无郁南口。

掉落材料:击败掣电树后,可以获取新的角色突破素材,如藏雷野实。

2. 形态与机制:

形态:掣电树与急冻树、爆炎树类似,会在根部或花冠处凝结核心。核心会进行转移,并改变状态,凝聚出“盈极花蕊”或“虚极花蕊”。

核心转移:核心每隔30秒在花冠和根部之间切换,掣电树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。核心处于花冠时,掣电树处于正电荷状态,更多使用头部的技能;核心处于树根时,掣电树处于负电荷状态,更多使用手部的技能。

3. 技能与抗性:

抗性:掣电树具有高雷抗性,因此在挑战时避免使用雷元素角色。

技能:掣电树会释放电力攻击,并且在两种形态下有不同的技能。例如,正电荷状态时主要使用头部的技能,负电荷状态时主要使用手部的技能。

4. 战斗策略:

核心破坏:击破核心后,掣电树会进入昏迷状态,此时可以趁机进行输出。

花蕊处理:避免同时出现两个花蕊,因为它们相撞后会引发强大的电荷爆破。推荐利用火元素攻击花蕊,避免产生碰撞。

5. 历史背景:

掣电树是由汲取了地脉中传导的高压电流的巨大藤蔓形成的魔物。曾经有学者提出围绕掣电树建立电路矩阵以输送电能,但这一计划因电力危险性而被反对。

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掣电树。亲爱的旅行者们,准备好迎接一场电闪雷鸣的冒险了吗?今天,我要带你深入《原神》的神秘世界,揭开须弥地区那位雷电之神的神秘面纱——掣电树!这棵拥有自我意识的植物怪兽,不仅外表酷炫,招数更是雷厉风行,让人防不胜防。但别怕,有了我的攻略,你就能从被电得外焦里嫩的新手,变成电闪雷鸣中的掌控者!

掣电树:须弥的雷电之神

掣电树,位于无郁森林的七天神像旁边,是须弥地区的新晋BOSS。它汲取了地脉中传导的高压电流,形成了巨大的藤蔓魔物。从树冠中源源不断释放出电力,如同发泄着大地的愤怒。掣电树拥有雷属性,对雷伤害的抗性极高,但别担心,我们有策略!

掣电树的技能解析

掣电树拥有两种形态:【盈】态和【虚】态。在击破核心时,要观察好核心是在花冠还是在根部,因为两种核心的凝结会相互转移。

【盈】态

1. 雷霆锤击:掣电树将花冠底下,朝着地面进行锤击,锤击后会释放1次/3次雷电冲击波(共三道)。应对策略:被锤击锤中以及雷电冲击波击中均会受到伤害,雷电冲击波是以掣电树为圆心,逐级远离的,冲击波一般朝向为当前角色所在位置,所以只要朝着与冲击波垂直的方向冲刺即可。

2. 花冠旋转:掣电树将花冠贴近地面,后进行旋转。应对策略:旋转半径较小,及时远离掣电树的攻击半径范围即可,不推荐躲在掣电树底下因为安全范围太小。

3. 激光喷涌:掣电树蓄力一小段时间,后朝前方喷吐激光柱,并以自身为圆心旋转。

【虚】态

掣电树的【虚】态与【盈】态类似,但技能有所不同。

掣电树的打法教学

1. 配队中必须有火系:掣电树对雷伤害的抗性极高,因此我们需要使用火系角色来克制它。

2. 全程优先破坏「盈极花蕊」和「虚极花蕊」:这两种花蕊会相互吸引,然后碰撞到一起,产生电荷爆破。

3. 兼顾攻击底部雷元素核心:在破坏花蕊的同时,也要攻击底部的雷元素核心。

4. 击败掣电树:当掣电树陷入瘫痪,直接一波带走。

推荐配队:两个火系,其他随意。

实战:当「盈极花蕊」一出来就火系攻击,「虚极花蕊」一出来也用火系攻击,火系攻击底部的雷元素核心,火系攻击头部的雷元素核心,破坏头部,底部两处雷元素核心,掣电树陷入瘫痪,直接一波带走。

掣电树的实战技巧

1. 当盈极花蕊长出来的时候,就用火角色攻击。

2. 虚极花蕊长出来的时候,也是用火角色攻击。

3. 接着再去攻击树木底部,击败雷元素核心。

4. 再去攻击头部,也有雷元素核心。

5. 这样掣电树就会瘫痪倒地了,最后再收割下就可以了。

掣电树算是比较简单的一个BOSS了,优先打核心,躲避它技能,尽量绕着树根近身打,那样就不会被BOSS的横扫扫到了。

掣电树的掉落材料

掣电树击败后,可以获取新的角色突破素材——藏雷野实。这个材料适用于多莉,是提升角色实力的关键。

掣电树的难度信息

掣电树拥有目前全游最高的抗性:370%,因此挑战它需要一定的实力。但别担心,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策略,就能轻松战胜这位雷电之神!

掣电树是《原神》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BOSS,但也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。希望我的攻略能帮助你顺利战胜掣电树,获取丰厚的奖励!加油,旅行者们,让我们一起在《原神》的世界里探索未知,战胜困难,成为真正的冒险家!

0 4
Sitemap.html